江西新型智库建设指导委员会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省外智库



“文明互鉴与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陕西师大举行



阅读次数:438 次

日期:2024-10-09

作者:陆航     

中国社会科学网西安讯(记者 陆航)9月29日, “文明互鉴与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与会学者围绕会议主题,探讨如何通过翻译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

翻译学科必须勇于担当、与时俱进、主动变革,以更好地服务于“翻译中国”的实践。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黄友义提出,翻译教学的重心应转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争取贡献高质量的翻译成果。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宁琦教授提出,在国际上传播中国文化,必须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了解世界其他文明,还需要将中国思想置于人类文明的整体格局,努力实现在交流中贯通,在互动中超越。

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王启龙教授从学科时代背景、根本任务和历史使命等方面出发,提出了区域国别学在全球视域下对国家应对国际事务的重要支撑作用。上海交通大学二级教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彭青龙以《世界眼光与比较视角:文明、文化、文学话语的变迁及权力转换》为题,以远景、中景和近景所对应的文明话语、文化话语和文学话语为视角,论述了世界格局演变中话语变迁与权力转换的关系,探讨了文明、文化和文学话语如何成为价值观之战的重要载体。

《中国翻译》杂志主编、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杨平分析论述了目前国内中国文化外译研究的现状及其所呈现的特征,思考探讨了推进中国文化对外翻译研究的路径和方法。甘肃文化翻译中心主任、兰州城市学院原副校长姜秋霞通过介绍中西文化中翻译研究“虚”与“实”、“感性”与“理性”、“整体”与“结构”三个层面的互文,解释了如何建构融通中西文化思想的互文性译学方法论体系。

译者不仅需要精通语言,更需要对文化间的细微差别、外交礼节和政治敏感性有深刻的理解与阐释。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郭英剑教授结合中国外交话语具体的翻译案例,探讨文化的传播问题。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周敏追溯和分析了多元文化主义的历史和现状,考察了作为多元文化主义替代方案的间性文化主义实践及其有限性。

语言与文化相生相伴,一种文化中使用的语言能够反映其文化价值观或维度。与会学者提出,外语学科要面向未来,通过语言这座桥梁,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

会议由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和《外语与外语教学》编辑部共同主办。